以劳模故事加强职工思想引领、以劳动和技能竞赛淬炼时代先锋、持续深化“产改”培养高技能人才……甘肃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而努力奋斗。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恰如一条贯穿时空的“如意”,链接历史,召唤未来。
1926年,在甘肃的平凉、兰州等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相继成立。从此,工人运动的星火在陇原大地点燃。1950年5月20日,甘肃省暨兰州市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州召开,甘肃省总工会成立。
黄河奔涌,百年绵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甘肃工会始终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当好主力军、争做排头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而努力奋斗。
点亮劳模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有这样一位高铁司机,他不仅掌握了内燃、电力、动车组列车3种机型的驾驶技术,还练就了对标停车前后误差不超过20厘米的绝技……”这是甘肃省总工会推出的《劳模纪录工程》栏目中的一期,讲述了全国劳模、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动车组司机赵丕的故事,在职工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奋进的甘肃,也是孕育劳模精神的热土。20世纪50年代,诞生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培养出铁人王进喜等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的敦煌研究院,不仅凝练形成“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也走出了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王旭东、赵声良为代表的时代楷模群体……近年来,潘从明、杜钧、阙卫平、杨义兴等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伟业中呈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进风采。
用劳模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劳模纪录工程》栏目自开播以来,一年多时间里制作了260期劳模人物微纪录片,以小见大展现新时代劳模风采,多维度、立体式呈现甘肃劳模群像。
同时,甘肃省总工会还策划播出了《劳模会客厅》《劳模礼赞·我与祖国共成长》等节目,评选发布“陇原最美快递员”,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助企行”等系列行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浓厚氛围。
劳动竞赛淬炼时代先锋
1951年,在甘肃省委的领导下,甘肃工会组织职工学习马恒昌小组经验,引导职工群众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和爱国劳动竞赛,用昂扬奋进的姿态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
从那时起,劳动和技能竞赛就成为甘肃工会的传统优势和工作品牌。2023年12月,甘肃省总工会进一步理顺全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管理体制,树立“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动员和激励广大职工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争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两年多来,甘肃工会组织职工职业技能竞赛1600多项,118万多名职工参与竞赛活动,7.5万多名职工进入决赛。超过110万名职工参与各级各类主题劳动竞赛,汇聚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14+1”重点产业链的建设一线,展风采、亮绝活,唱响新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劳动颂歌。
如今,组织好技能竞赛已成为甘肃各级工会的“看家本领”。“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劳动和技能竞赛”成为基层“小三级”工会的工作标配,三百六十行、行行设赛场、人人练技能,走出了一条技能培训、技能练兵、技能比武、技能晋级、待遇提升、技能带头人选树“六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产改”再深化,勇立潮头再出发
柴国梁是金川集团镍冶炼厂镍电解一车间电解班班长。近年来,这位从一线走出来的工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甘肃省技术技能领域拔尖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为一颗耀眼的“工人之星”。
柴国梁的成长经历,是甘肃跑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速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甘肃省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积极协调多方资源,消除阻碍产业工人发展的各项制度性障碍,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渠道。推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大力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推动产业工人队伍规模扩大升级。
此外,甘肃工会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贯通8个领域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动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44.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48.22万人。目前,甘肃已有46名和柴国梁一样的高技能人才入选省领军人才。
截至2024年底,甘肃省14个市州全面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全方位探索,26个地方、企业、职业院校开展省级改革试点工作,各级工会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探索出“金川样板”“精致兰州”“雄关通道”“新区模式”“白银目标”“张掖经验”等一批“产改”好做法。
从黄河之滨到祁连山下,从传统产业到数字蓝海,如今的甘肃工会,正以百年积淀的红色基因,创新实施“五大工程”,深入开展“7大行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而努力奋斗。
1、凡本网注明“启宏网・学习强企”,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xuexiqiangqi.com.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6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