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起评:《鸣龙少年》探讨因材施教的方式和意义

2024-01-04 10:54:0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一部描写高三生活的电视剧《鸣龙少年》在央视八套和网络平台同时上线。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该剧以写实的手法描绘高考故事,呈现出师生关系、原生家庭、青春成长等多重看点。剧中两位老师和五名学生携手奋进的师生情,与不少观众的“高考记忆”彼此共鸣。

《鸣龙少年》给我们讲了一个不一样的高三故事。它讲述了雷鸣、桑夏等教师成立全新的“高三11班”,帮助学生迎战高考的故事。

11班更像是一个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的、以雷鸣独特教学理念为运营方式的“创业公司”。这让整部剧在一定程度上跳脱了曾经教育题材作品的局限。雷鸣这个“创业者”按照条件挑选自己的团队以完成“逆袭”,“年级后一百、单科成绩突出”是他挑选“创业伙伴”的标准。从作品角度来看,一帮“失意”的人要去完成一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儿,制造悬念的同时也为叙事赋予了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从现实来看,展现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善于观察和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这个11班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挣扎于青春的“至暗时刻”。雷鸣和桑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帮助每个学生直面困境、改善家庭关系、建立乐观的心态、重拾梦想。教育给了每个人另一个机会,而教师则手握这次机会的钥匙,有责任引导和了解每位学生,更要为每一位学生的未来负责。随着雷鸣教学方式的推进,剧中人物的自我认知逐渐提升,他们彼此都在其中收获感悟。重点大学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前进真正的动力,这也让故事真正的得到了升华。《鸣龙少年》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一段组团“打怪”的过程,是让孩子们学会开始面对一生漫长而复杂的“考试”。

《鸣龙少年》的另一大特点是在每一集开头都设置了一个“序”。这个序揭开了多个人物内心深处的“角落”。他们用未成年人的视角揣摩和审视“大人的世界”,比如幼时李燃目睹父亲的葬礼、程雨杉回忆母亲的改嫁。正如导演丁黑说,那个“序”是每一集的精神内涵、情绪内核,既表达了主题,同时也是一个隐喻,甚至是对命运的预示。

《鸣龙少年》在剧情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切实际和一厢情愿,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内容呈现和表达有些也显得过于直白。但其呈现的因材施教、创新育人的教育理念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

[编辑:徐敬楠]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启宏网・学习强企”,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盛坊路1号院三号楼205/206邮编:102600电话:010-60200664传真:010-60231910

法律顾问:北京昊庭律师事务所 涂水华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21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232917

Copyright © xuexiqiangqi.com.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3000511号-1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6491号